中国传统家具之椅凳

作者:南通红木家具厂家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5-14 20:55     浏览:

图片

 

 

 

汉代之前,人们是没有坐具的,通常采用的以茅草、树叶、兽皮等制成的席子,席地而坐。直到一种被称为“胡床”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,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。后经唐朝的全力发展,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,直呼为椅子。

 

方 凳

 

传统家具,凡结体作方形的或长方形的,一般可以用“无束腰”或“有束腰”作为主要区分。方凳尺寸不等,最大的约两尺见方,最小的也有一尺。

 

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方形的凳子,但样式变化有简有繁,在结构、构件或装饰上有非常丰富的变化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圆 凳

 

圆凳,也叫圆杌,是一种杌和墩相结合的凳子,多带"束腰",用料较珍贵,如红木、楠木。

 

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,有圆形、海棠形、梅花形等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扇 形 凳

 

即扇形的凳子,几个单独的扇形凳,常可拼成一个大的扇形,极具趣味,反映了古人赋予家具造型上的无穷创意。

 

王世襄先生在《明式家具研究》中,把方形及长方形以外的杌凳作为其他形势杌凳,如圆凳、椭圆凳、六方凳、海棠式凳、扇面式凳等等。这些形势在明及清前期实物中肯定存在,绘画中也能看到他们的形象,惟传世实物中,堪称明式的极为罕见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 

条 凳

 

一种狭长形的凳子,可供多人同坐。

 

仇英版《清明上河图》中出现很多条凳画面,主要有店铺用条凳、木匠用条凳、观戏用条凳等,此外还有少数其他用途的如弈棋、青楼弹唱,可见在当时的普通社会生活中,条凳是一件非常普遍的家具。

 

 

图片

清 硬木独板坐面长条凳|中国嘉德

 

禅 凳

 

是中国的一种宗教家具,它比平常的方凳略宽,显得矮而敦实。禅凳是供修行者打坐参禅之用,样式洗练而素净,无过多的雕饰,让人感觉到深远的禅意正从家具中流露出来。

 

另一种解释认为禅凳是古时书斋或禅房中可供跏趺坐的方凳。座面尺寸比一般杌凳宽,并大多采用穿棕编藤作法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 

琴 凳

 

人有人的凳子,琴也有琴专用的凳子,爱琴之人必备家具样式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滚 凳

 

是一种动静结合,能运动的红木家具,凳面装有转轴,用足掌推动,刺激涌泉等穴,有养生、治病之效。

 

图片

明末清初 黄花梨二轴滚凳 |中国嘉德

 

绣 墩

 

又称坐墩、鼓凳,即为“像鼓一样的凳子”,是中国传统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。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,据沈从文先生在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中介绍:“腰鼓形坐墩,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。”

 

到了唐代,受佛教莲台影响,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,称为“基台”或“荃蹄”。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,上覆盖绣帕一块,故又称“绣墩”。

 

经宋代的沿袭,至明清,绣墩已成为为凳子中的佼佼者,不仅灵秀,而且富丽,极富个性。

 

图片

 

交 椅

 

因椅子下身椅足呈交叉状而得名。起源于古代的马扎,是权力的象征,明代交椅,更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。在封建社会,坐交椅乃是身份、地位的高贵象征,因此“坐第一把交椅”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。

 

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,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,俗称“月牙扶手”,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,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,端庄凝重。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,透射出清灵之气,两侧“鹅头枨”亭亭玉立,典雅而大气。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,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,装饰实用两相宜。在扶手、靠背、腿足间,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,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,不仅起到坚固作用,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。

 

由于交椅可折叠,搬运方便,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、围猎、行军作战所用。《春游晚归图》中就有一个侍者肩扛交椅的画面。

 

图片

 

太 师 椅

 

太师椅是古家具中,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,它最早使用于宋代,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。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,体态宽大,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,形成一个三扇、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。

 

太师椅样子庄重严谨,用料厚重,宽大夸张,装饰繁缛。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,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,而趋向于尊严,象征着坐在太师椅的人的地位尊贵、受人敬仰,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和老百姓,共同的美好愿望。

 

图片

 

圈 椅

 

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。造型圆婉优美,体态丰满劲健,圈背连着扶手,从高到低一顺而下;坐靠时可使人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,感到十分舒适,颇受人们喜爱。

 

从审美角度审视,明代圈椅造型美、线条美,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,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,抽象美产生的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。

图片

 

官帽椅

 

以其造型酷似官员官帽而得其名。分四出头式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。

 

四出头也叫北官帽椅,其搭脑的两头、扶手的两头,都伸出一个头,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,人端坐在椅子上,以脑后仰于搭脑之上,恰如头戴官帽,形象而生动。

 

“南官帽椅”应是"四出头官帽椅"的一种改良,其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,一般被认为出现在明末。常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,由立柱作榫头,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。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 

玫 瑰 椅

 

 

属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,是在宋代扶手椅的形制上加以改进而成的。用材单细,造型小巧美观,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,造型别致。常见的式样是在靠背和扶手内部装券口牙条,与牙条端口相连的横枨下又安短柱或结子花。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,式样较多,别具一格。

 

从传世实物的数量来看,玫瑰椅在明代极为流行。多以黄花梨木制成,其次是铁梨木、紫檀木。

 

 

图片

 

禅 椅

 

禅椅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家具。看它的名字就知有两种功用,一是参禅,一是就坐。在中国古典家具中,把禅修和座椅连接在一起的,只此一件,别无其他。

 

扶手与椅背平齐,靠背和扶手下的空间,不置一物,极尽空灵。座面宽大异常,以藤条编织软屉,可供人盘腿结跏趺坐,打坐修禅。

 

禅椅不是一款为了舒适而制作的椅子,相反,不舒适反而是它的特点。禅椅的扶手和后背框架并非提供倚靠功能,即便倚靠上去也不会有舒适感,但这三面的存在,却起到让打坐者与外界环境相对分离的作用。

 

图片

 

梳背椅

 

造型似木梳,因而得名。椅子后背用圆梗,均匀排列的一种靠背椅。与笔梗椅的差别是满排而不设虚背部分。

 

传统梳背椅的靠背与扶手嵌入的是圆材直棂,后来梳背椅的直棂圆材演变为弧弯的圆材,如上微曲下直的圆材、弯曲如鹅脖的圆材。梳背椅还增加了装饰,其直棂上或下加卡子花,也有在座面下装卡子花或安罗锅枨矮老。除此之外,座面也发生了变化,由原来方正的座面演变为多边形的座面,如六角梳背椅。

 

图片

 

小 姐 椅

 

明清家具中最有女性特征的器具。比普通椅子低一些,造型精巧而轻便,装饰华美,靠背上常常刻有相夫、教子图等图案。

 

小姐椅溯源于古代仕女在闺房中陈设的椅式,它没有固定的形制造型,不似官帽椅、圈椅、灯挂椅一般有固定的法式可循,其巧妙的外貌全存乎工匠一心,而腿足、线脚、座面、枨子在每张椅子上更是各具姿态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灯 挂 椅

 

灯挂椅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中国椅式家具,五代时期已经出现,是靠背椅的一种款式,其搭脑两端挑出,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,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。

 

明代灯挂椅的造型整体感觉是挺拔向上,简洁清秀,这是明代家居造型的特点,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。其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,搭脑向两侧挑出,整体简洁,只做局部装饰。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,或者嵌石、嵌木,或者雕一简练的图案。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予以装饰。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双枨,有的用“步步高”式(即前枨低,两侧枨次之,后枨最高),落地枨下一般都用牙条。两后腿有侧脚和收分。

 

图片

 

宝 座

 

宝座产于唐朝皇宫,后于宋、元两朝完善并定型,由明朝进入鼎盛,古代为皇帝专用御制,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。是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,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。

 

宝座大都形体较大,座面以下的做法采用床塌做法,多用弧腿膨牙、内翻马蹄的形式,突出其稳重大方的特点。

 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