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南通红木家具厂家 发布时间:2021-12-12 14:43 浏览:
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:审美是情趣的活动,审美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。人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情趣丰富的,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,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。一种是情趣干枯的,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,也不去寻求趣味,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。

情趣愈丰富,生活也愈美满,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。懂不懂得审美,是否又有一颗向往美的心,实则是关系到我们人生境界和生活目的的大问题。
可是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这个时代似乎不提倡美,而为审丑趋之若鹜。


美的事物总能诞生出美的生活,而生活美学,并没有一个所谓的“标准”答案。
人们对生活的审美,随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,变成了内心与外物之间的观照。一几一案,一器一物,它流淌于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中。审美,是一生的修行。


中国自两宋以来,由于经济文明的发展,催生了物质文明的繁茂,人们的生活愈趋于艺术化。我们可以从无数的绘画、诗歌、典籍中一窥旧时生活之审美。南宋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中有记:「焚香点茶,挂画插花,四般闲事,不宜累家」,它贯穿了人们的嗅觉、味觉、触觉与视觉审美。此外还有清供、赏器等诸般雅行,人对美有所期待,并经由形式唤起主观情感的愉悦。于是,筑室集雅,研学探艺,格物寄情,成为中国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,更成为中国人对生活美学的修行。
中国的美术史,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,是一部器物史的荣光。旧日文人的书房中,除了笔墨纸砚之外,还有书画悬壁、琳琅瓷玉、古铜花尊等。文人器用以雅为准则,满足实用与审美的双重需要,以达到精神上的雅逸愉悦。就赏石而言,世人常说「室无石不雅」,赏石作为一场心智的冒险,其背后的重要支撑,则是一个人的审美能力。儒家见仁,道家见山水,无数的文人写石、画石、诵石,寄托着一方心灵的境地……这便是中国人的格物精神,藉由一方赏石、一尊佛像、一件瓷器,以审美的眼光,直抵心灵的虚静之美。
小叶紫檀 | 博古象耳朵瓶
老物件 | 大明殿会鞠图·插屏
老房子,山泉水,主人自己打的茶器。推开半掩的茶室老门,屋子里略有些暗的灯光下,是各方名流的道场——书画、琴棋、芝兰、香草随手可得。
猛犸 | 案头祥瑞·麒麟
一把木椅,一张书桌,几棵修竹,一方小院。一室之物不在华丽,悦目就好;一室之雅何必高贵,舒心即是。以清为名,超然物外,把目光心力留于人,留于精神世界,留于对内在心灵的超越。
小叶紫檀 | 卷草纹皇宫圈椅三件套
这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中国生活之美。闲有可栖,沏茶读书,卧听风雨。
守护老宅院上百年的合欢树,数进的古老中式庭院,内敛优雅的中式古典家具,清冽醇香的武夷岩茶,古朴优美的雅致器物,还有可口悦目的茶点……
这是一种优雅娴静的中国生活之美。清晨,闻鸟啼而醒;夜幕,揽明月而眠。
和田玉黑皮料手把件 | 御龙关公
兴之所至,还可以去看看那些传统的器物:一片中国古建上的瓦当;一件远在日本奈良的传世唐物;一口千锤百炼才能锻打出来的章丘铁锅。这些器物有着完美的比例线条和细致的人性化设置,唯有千帆过眼、繁华落尽,才能感知这些大巧若拙的器物之美。
这是一种质朴自然的中国生活之美。俯仰之间,自有天地。
和田玉黑皮老坑料 | 牛转乾坤
生活的姿态是至俗的,它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,是我们平日的生活起居、见过的是非成败、遇到的人情事故。它帮我们的感知,界定了万物彼此间的分际,不论贵贱高低、贫穷富贵,谁都离不开它。
猛犸 | 虚空藏菩萨
生活的美学是至雅的,它在简朴中见自在。也许是某场聚会上见过的一树樱影;也许是某间茶室里的一丛老菖蒲;也许是某个午后梦见的天籁与诗篇,醒来阳光暖洋洋,心里突然涌出的一股劲。
灵璧石 | 案头清供
懂得生活,便是懂得心性的修养,不忘心斋坐忘之法,以高雅的情怀和清静的修养,获得人生心灵的滋养和境界的超越。
中国人的生活中对于美的向往,就隐藏在人们最深层的记忆里。若生活无美学,我们这一生是否过得太潦草?
小叶紫檀 | 有凤来仪·香囊
仙鹤图 | 银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