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椅具中的简约美学--梳背椅

作者:南通红木家具厂家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2-09 09:08     浏览:

图片

清早期 黄花梨梳背椅成对

 

梳背椅,民间亦称笔管椅,以特征鲜明的靠背为世人熟知,由多根圆形竖材均匀整齐排列而成,形似木梳。
 
其靠背造型尽管简单朴素,却富有通透感与韵律美感,与现代倡导的简约风格不谋而合。
 
相对其他椅具而言,其尺寸较为小巧。按照造型来划分,可分为有扶手与无扶手两大类,两者靠背内部均嵌有垂直于座面的直棂。
 
有扶手者,两则扶手内部装饰则与靠背保持一致以呼应。
 

图片

明末清初 黄花梨六角梳背椅

 

在王世襄的《明式家具研究中》中,亦存在一段关于一统碑式扶手椅(即无扶手式)的文字记录。
 
“此种靠背椅洞庭东、西山颇多清代制品。搭脑或直,或中部高起如罗锅枨,椅盘下一般用劵口牙子,绝大多数为榉木制。”
 
除了榉木之外,梳背椅的使用材料还有“一黄二黑三红”,亦有以竹料制作的。
 
事实上,严格而言,梳背椅是椅背的一种变化形式,是在玫瑰椅、靠背椅,以及其他椅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。
 
如无扶手式梳背椅可视为在靠背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,而有扶手式梳背椅则多在玫瑰椅的基本造型上进行变化。
 

 

 
其实物仍旧可见,不过相对其他椅具而言,数量较少。明清两代的图像资料亦可见其身影,如明代崔子忠的《杏园宴集图》、清代的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以及《续金瓶梅后集》等等。
 

图片

雍正十二美人图(局部) 故宫博物院藏
 
尤值注意的是,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中描绘的梳背椅别具一格,特征有二。一是其用料之考究,选以湘妃竹制作,斑斑泪痕更添雅致韵味。且与木料相比,更加轻盈、纤秀。
 
二是其样式的不同寻常,改常规四边形为六边形,椅面面积缩小,美人端坐其上,又可倚靠,尽显大家闺秀之风度。
 

图片

明代崔子忠的《杏园宴集图》
 
那么,梳背椅的靠背设计究竟从何而来?
 
鉴于传统家具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间密不可分的关系,如束腰和须弥座、牙子与雀替以及站牙与抱鼓石等等,故而将目光聚焦于传统建筑中,从中寻求答案。
 
不难发现其形态与古时流行的“柳条式”户槅样式尤为接近。
 
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著作《园治》卷一装折篇,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多种柳条式户槅,并写道,“时遵柳条槅,疏而且减,依式变换,随便摘用。”

图片

《园冶》中柳条式户槅的式一、式二与式三
 
柳条式户槅虽形式简单,却又包含着诸多变式,装饰效果甚佳,为户槅样式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。
 
梳背椅的靠背或从中汲取灵感,终而成就了靠背简洁有序的形态。

图片

《园冶》中柳条式户槅的式八、式九与式十
 
传统椅具美于外形,贵在内涵,梳背椅亦是如此。造型简练却不简单,线条流畅,轮廓柔和优美,充分地体现出明式家具大方、简练的特点。
 
 
首先,来看一看梳背椅的外形设计。靠背搭脑的常规造型有直枨式与罗锅枨式,一般采用角榫方式与后腿相连。
 
早期梳背椅靠背与扶手嵌入的是圆材直棂,而后发展,直棂圆材逐渐转变为上微曲下直的圆材,弯曲如鹅脖,更加符合人体的脊椎线条。 
 
而考究者,还会增加些许装饰,如添加直棂,其上设卡子花,再如中部安装饰板的,然而,实物并不多见。
 

图片

 

有扶手者,其造型大体与靠背保持一致,扶手上部的枨子或平直状,或呈弧线,或为高低错落状,一般后端高于前端。
 
座面有软屉与硬屉之分,座面形态多为方正之形,亦存在其他形态的座面,如六边形与海棠形。
 
座面之下的变化亦是多样,有的设光素券口牙板或壸门式券口牙板,有的则安罗锅枨与矮佬,或为罗锅枨与卡子花等。
 
 
四腿略带侧脚收分,腿间四面装呈,或为“步步高”式,即前方到后方逐渐升高,或为平齐式,或为左右高于前后两边的造型。
 
甚而有梳背椅通体仿自然竹节形态而成,即采用竹节工,平添一丝竹料的自然韵味。
 

图片

 
 
再者,来探究一番梳背椅的深层含义。
 
其靠背少事装饰,通过简单平和的线条给人一种禅意,一实一空,交错排列,虚实相生的美学被发挥地淋漓尽致。
 

 

 

另者,其靠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礼教思想。其形态竖向分明,整齐利索,在潜移默化中强调了端坐的规范,折射出了传统的礼仪思想。
 
 
看至此,不难理解梳背椅的简约美学所在。
 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