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红木家具厂 发布时间:2020-07-14 10:05 浏览:
2016年至今,红木原料的价格却已经接近翻倍。大红酸枝两个月涨价40%,全年涨价近100%;缅甸花梨10天涨价25%,全年涨幅高达70%;巴里黄檀涨幅达50%;非洲花梨原材料涨幅全年涨价近100%……与此同时,国内原木价格上涨,产品价格涨幅3%—10%,在企业规定时间内未付清全款的,重新下单均按照调整后的价格执行。
非洲花梨年初原材料每吨约2500元,现在5000元左右,涨幅接近100%。花枝(巴里黄檀)春节前大料4.5万元/吨,现约8万元/吨,普通料3万元每吨,现在是4.5万元/吨左右,涨了近50%。
缅甸花梨小料已从年初1万元涨到现在1.5万元至1.7万元,较大规格料已从年初1.8万元涨到约3万元左右,较之年初涨幅达60%至70%。其中,仅十月份一个月的缅花原材就上涨了0.8万元/吨。
大红酸枝普通用材年初约19万元一吨,现在已突破30万元。好料年初25万元以上每吨,现在已经超过40万元,平均涨幅40%。而直径40cm以上的大红酸枝原材价格涨幅已接近100%。
五大诱因让红木“暖冬”冷不下来
1、有货难入市,进货成本激增。
原产地国老挝、越南、缅甸等产地国今年以来的出口政策以及对私自乱采伐的处罚程度,包括判刑等越来越重。目前不是没有红木原材,而是许多木材没有CITES进出口许可证进不来。最近,有位同行在老挝买了300万花梨木原材料,最后出不了关,原因是产地国不让出口原材料。






红木“涨价潮”背后的思考
事实上,红木原材的涨价远远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。我们单单看到红木市场涨价潮的火爆,却忽视了背后被“淘汰”的更多商家。
红木市场的暖冬,是资源的竞争,是财力的竞争,更是极致匠心的竞争。能够留存到今年、明年,甚至五年十年后的红木企业,必定有其内在的“精、气、神”。这或许正是我们即便经历一百个“CITES红木禁令”、抑或是一百次涨价潮,都能逆流而上的“红木人精神”吧!